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是河北省建设的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由河北省科委、计委、财政厅批准在河北农业大学建立,1996年9月5日通过验收,当年被评为“基础建设优胜单位”。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省科委、计委、财政厅投入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省教委和学校也投入财力和技术力量给予大力支持,各职能部门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都给予了积极地指导。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常规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对重要植物的遗传资源进行鉴定、筛选、评价、创新与利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植物育种目标性状遗传与改良,植物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植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理、生态与生产工程等。同时,实验室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设备条件积极为校内外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包括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测试服务。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7人,管理人员5人(研究人员兼职)。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3人,26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具有教授职称(或相当技术职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支职称和学历较高、专业和研究方向合理、研究水平较高、具有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的中青年科技队伍。
实验室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81件(台),设备总值816万元,其中五万元以上的设备31件(台),价值593万元,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4件(台),价值473万元。大型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超高速离心机、多用途电泳仪、凝胶图象扫描仪、蛋白质自动测定仪、扫描电镜、柱层析系统、荧光凝胶记录仪、液体内烁计数仪、脉冲场凝胶电脉仪、试验磨、粉质仪、氨基酸分析仪、面包实验烤炉等,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均较高。
近年来,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科技成果方面,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河北省省长特别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其它科技奖励多项;先后有10多项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数亿元;发表论文、论著42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培养博士毕业生18名,硕士毕业生80多名,目前在读博士生20多名,在读硕士生11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