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国家骨干示范专业建设要求,发挥艺术系示范专业工业设计的优势,初步建立“项目引领、学做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近日,艺术系黄强苓主任、刘畅副主任、汪亚芬副书记以及各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20余名老师,参与此培养模式的修订和探讨,希望通过听取多方意见,广泛推广和具体实施。
刘畅副主任首先介绍了此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和实施方法,此方案提出“项目引领、学做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引领”是首先根据岗位(群)的需要,进行课程项目引领。积极采取有效途径,研发专业课程需要的项目,科学地将其转化为阶段学习的课程项目。“学作交替、能力递进”方面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围绕设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将学生在校3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基础及认知阶段、职业核心技能训练阶段、专业技能充实提高阶段。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融入到校企合建的各个设计工作室中,在老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产品项目设计与开发,边学习边工作,在学与做中使学生亲身感受设计公司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诚信、敬业、忠诚、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在三年的课程教学中切实贯彻“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老师们认为新模式的构建十分符合学校国家骨干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了“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有需要细化和完善的地方。老师建议在同学课程安排上要符合项目的要求,分版块教学,才能更好落实学以致用,建议学生深入工厂和企业实习需要更有拓展性,同学们要尝试在多种部门实习工作,以此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能力,也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老师还建议邀请企业和公司的一线设计人员到校给同学们授课,将最符合市场要求的理念传达到校园,增强校企合作多元化发展。
经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系主任黄强苓作了总结讲话,黄主任提出为了加强工学结合的规模化特色化,提高同学的适应市场企业的能力,科学落实国家骨干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要建立以班为单位分组构建学生公司团队计划,初步建立10余人为一组的公司构建,并根据同学自身愿望构建小型设计团队、摄影工作室、工艺品制作团队等专业组合,并可以将小型项目的产品进行网络或实体销售,使同学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仅熟练掌握公司企业的工作模式,更拓展其自身创造力和动手协调能力。
这种方法得到了全系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并建立商讨初步的运作模式,此项活动会在艺术系大一、大二班级中开展,教师对其进行考核和督导,此项活动的开展一定会为艺术系全面实施“项目引领、学做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