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一个大男孩,任性而且爱发脾气。一天一位哲人来到大男孩家,大男孩问哲人:“怎样才能控制情绪?”哲人说:“如果你实在控制不。憔湍玫对谧约以鹤永锏氖魃峡成弦坏。”大男孩照哲人的话做了。第一天,树上有好几处很深的刀痕;第二天,树上仍有刀痕,不过好像比第一天浅了点。第三天,第四天,树上的刀痕渐渐少了……一个星期过后,大男孩看着树上或深或浅的刀痕,再也挥不下去了。哲人再次来到大男孩家,对他说:“其实,树和人一样,你的每一次不能自控,都会给人造成伤害,造成痛苦。只是树的伤口在表面,而人的伤口在心里。”哲人最后告诉大男孩:“这个世界是大家组成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要学会互相热爱之外,还必须学会互相体谅。”
故事二:有位太太总是不断指责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位朋友到她家作客,才发现根本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而是另有原因。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位太太家窗户上的灰渍抹掉,然后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那位太太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人家的衣服没洗干净,而是自家的窗户脏了。
大家可能都遇到过不少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对自己比较坏的朋友,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想起一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话说得很偏激,但是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把错推给别人总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却是事实。于是,有些愤世嫉俗的人常从年轻愤怒到老,遇上有人过得好,都想咬他一口,斜视久了的眼睛看什么都不顺眼。我们可能讨厌过别人,后来我们知道也有人讨厌自己;我们讥讽过别人俗,后来知道别人也并不以为我们高雅。生活在同一环境、同一空间,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当两个人不能完全融合时,请你我多些宽容与体谅。
故事三:清代大学士张殿英在京为官时,有一天他收到一封家书,家里人告诉他明白:邻居想向外扩三尺院墙,而张殿英的家人寸土不让,两家争执不下。无奈,家人写信给张殿英,希望借他的权势威吓邻居停止侵占院墙。张殿英随即回信一封: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立即按照张殿英的意思让出了三尺地给邻居。邻居知道此事后,深感愧疚,也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三尺地,于是就有了一个出名的“六尺巷”。
故事四: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名叫艾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年轻时,我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恋卣饷瓷,我哪有时间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现在,我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
同学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体谅身边的人,是成功的重要原则。因为当我们学会体谅他人,控制好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会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就会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就可以减少成功的阻力,加快迈向成功的步伐。 “这个世界是大家组成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学会相互热爱之外,还必须学会互相忍受。”当我们不愉快的时候,不妨学一学那位西藏老人,围绕运动场跑上三圈五圈,或者去爬爬山,当我们满身是汗、气吁喘喘的站在山顶的时候,举目了望,再细细的想想后,可能就会觉得原来让我们烦恼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之前的我是那样的可笑。
今天我和大家说这些,并不是说自己已经能够做到怎样的程度,而是我会时常想起这几个故事,时常提醒自己,希望同学们也能时常想起这几个小故事,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慢慢去体会其中的做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