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生物学科高三复习是直接为高考服务的。在这一年中,用太多的时间复习旧课、注重课本知识识记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兴趣不强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讲授、总结知识点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师生预期的复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些困扰生物高三复习阶段的问题,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试图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真正的内化和高度结构化,帮助学生掌握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探寻生物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什么是自主性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二、自主性学习对高三复习又怎样的意义
1、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决定学生成绩良莠不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其中兴趣是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心理推动力之一。达尔文说:"热衷于一切我认为有趣的事物,并且以了解任何问题与事件为极大的满足。"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建立自主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兴趣、一种挑战,化被动为主动,跨越备战高考的艰苦学习过程。
2、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高质量地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意识的水平、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素质、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从而不断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使自身的潜能和素质一生得到不断的开发、发展和完善。
三、我在高三复习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尝试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因为课时有限、学生负担较重,因此既不能大面积、长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索,又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我采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一名“教师” ——课前五分钟讲解一道题。
通过过去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其他教师的相互讨论借鉴,我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或知识点学生之间的讲解、讨论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比教师单一讲授所产生的效果好得多。《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化,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变成为一个社会角色。学生在学校中扮演的就是老师的"学生"角色,这一角色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刻画成被动的学习受体。那么我就让学生有机会成为学校中“教师”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三复习中来,让“教师”把自己真正内化和结构化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们。
在刚进入高三复习的第一堂课,我就跟学生们讨论了一些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经过讨论我们都认可课前五分钟讲解一道题的这种方法。每次课前2天,“教师”根据下堂课的内容选取适当的习题,做出答案和需要讲解的相应的知识点并与我讨论,一般我并不干预“教师”选取的内容和讲解的知识点,完全根据“教师”自己对知识理解的水平来完成。我只是注重一下教师预备讲解内容的正误。而“教师”要想达到这一角色所赋予的社会要求,就必须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真正的知识,并能够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既能给学生讲解明白,又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完成“备课”,包括阅读教材、教学参考识、与同学讨论、询问教师或利用网络。正是通过这种课堂角色的转换,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其从知识的受体转变为知识的授体,对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自主复习;同时在查找资料,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培养了“教师”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交替进行,有利于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还会将教授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或者是精心组织一个短小的辩论等。而对于非本堂课“教师”的其他的学生,“教师”与他们有共同语言,而且会在课前相互讨论、帮助,也是受益匪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教授的习题、知识点提出问题或不同见解,“师生”公共解决问题。
虽然在课堂短短的45分钟内挤出5分钟给学生讲解习题,感觉课堂的其他环节时间比较紧张,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这一方式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积极主动的完成角色的转换,提高了高三复习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自主完成了高三复习的过程。当让高三复习是紧张的,学生不可能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角色互换,但是“磨刀不误砍材功”,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顺利、高效的完成高三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