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三公线上平台(2025已更新) “其”字用法释疑_高校之窗|现金三公

现金三公

?
大学库管理系统

“其”字用法释疑

现金三公

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以下几个句子:

①“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国语·勾践灭吴》)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④“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同上)

⑤“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⑥“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

⑦“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⑧“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老教材第三册P351“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专栏中列出“其”字的第二种用法:“[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头旁诰淠┑挠锲逝浜,视情况可译为‘大概’(例⑤) 、‘难道’(例⑧)、‘还是’(例①)、‘可要’(例⑦)等或省去不译。”

但是,人教版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祭十二郎文》一文中将“其”字作语气助词解释。[例③,P115注解(23);例④,P116注解(22)]只有试验修订本第二册中将例⑦句中“其”字解作语气副词,至于其它例句中“其”字到底是什么词性,教材就避而不谈了。

这很让广大师生困惑不解。而人教版已审定之教材第一册将例①句中“其”字解释为“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P87),将例②句中“其”字解释为“副词,同‘岂’,难道”(P90)。

在这些句中,“其”到底该做什么词来理解才更准确呢?

这要看词的语法功能。

助词始称名于《马氏文通》,马建忠据《文心雕龙》“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说,定义为“凡虚字用以结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马氏从其结煞字句功能着眼,类分助字为“也矣耳已等传信助字”和“乎哉耶欤等传疑助字”两类语气词。后人认为这理解也偏狭了。现代一般语法书扩展了助词的内容和范围,把在词汇中单纯衬音的虚素(如所谓词头、词尾、专名中衬字),在语句中调动词序.调整结构.标志语类的虚素(如助宾语前置的“之”“是”等、句子词组化的“之”“者”等、标志定语状语的“之”“然”等、句首句中的无义字“夫”“于”等)都归入助词大类论述。这样看来,以上八个例句中的“其”字做助词理解有失精当了。

刘绍东先生在《古汉语广探》中将助词分为“助语气词”“助结构词”“助音节词”三类。后两类自不必说,“助语气词”又包含“助陈述”“助诘问”“助猜度”“助惊叹”“助祈使”“助提顿”“助缓和”七个小类。在刘先生所举几百个例句中,只有“助诘问”一栏中有一个“其”(《诗·园有桃》:“彼是哉!子曰何其?”)字。刘先生是如此解释的:“其(期),音基,用同‘哉’‘乎’。郑玄笺末句云:‘曰,于也。子于此忧之何乎?’郑正译‘其’为‘乎’。”

王力先生在《中国古文法》一书中说:“语气词者,词非以示名称动作限制关系,仅示种种神气者也。”又说:“盖助词仅有声气,而无称谓动作限制关系诸作用者也。”又说“词以达意,故词与意适相当者常也”。

如此看来,以上八个例句中的“其”字非仅有声气,而显示有名称动作限制关系(王力语)。如例⑤:“其皆出于此乎?”句意虽表推测,但“信”之成分较多,无需回答。如去掉“其”字,则变成了一般疑问句,“疑”之成分更多,需要一个答复。再如例①:“吾其还也。”语气委婉,是晋文公与部将在商量。如去掉“其”字,语气强硬,便凸现了君王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之形象了。再如例⑦“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是一个祈使句,表希望语气,语重心长;如果去掉“其”字,则略带训斥口吻,一副典型的封建家长嘴脸便出现了。再如例⑥“汝其勿悲”中去掉“其”字,便会口气生硬,毫无脉脉温情可言了。又如例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如果去掉“其”字,则变成了一般疑问句,与原文大相径庭矣。

可是以上例句中的语气助词“乎”“矣”“也”去掉之后,语气略有变化,而文意却不会改变。由此可见,以上例句中的“其”应该是表各种不同语气的副词。

再者,从通常的语法结构来分析,以上例句中的“其”字所处的位置告诉我们,“其”应该是副词。如例①④⑥⑦中的“其”字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无怪乎王力先生谆谆告诫为学之人:“吾人之辨词类,必先察其本性,固不可以词害意,亦不可以意害词。”

此外,除了周广德先生等人主编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将以上例句中“其”字解作助词外,《辞源》《辞海》以及其它诸多工具书都将例句中“其”字解释为副词。这也是一个小小的明证吧。只是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希望人教版的教材能够真正地规范,被广大师生奉为圭臬。

现金三公

?

高考实用信息

?
现金三公线上平台(2025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