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特别是民族地区开展新课程改革、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郭沫若已曾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确实,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教师要活学活用,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教师轻松愉快的教,学生同样轻松愉快的学。在美术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六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听取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后,认为可以从以下八个策略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主动、及时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民族地区地处边远,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传递速度慢,导致民族地区学生接触美术甚少,在小学、初中有的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就谈不上上美术课,有的学校有美术老师他们大部分上的也不是美术课,而是其他学科的课。因此,大部分学生到高中才开始接触美术知识的学习,要使学生学到美术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了解学生要主动、及时,才能因材施教,做到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高一年级的第一节速写课中,我要求学生画人物速写,有的同学就特别喜欢用线来表现,而有的则喜欢用面来表现,还有的要求用线面结合来表现,我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第一节课就硬要他们统一用一种方式来表现,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拿着铅笔不敢下笔,于是我鼓励他们要大胆运笔,不怕错,即使错了再改,首先要敢于动笔这就迈出了第一步,如果不敢下笔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和什么是错。解除了学生的忧虑,为今后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敢于去大胆尝试。第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进行,并且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学习速写起步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美术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运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手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良好开端。当每次新课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欣赏外国绘画时,有一节课讲“构图”,我举的例子都是些农民画和蜡染。首先学生们对我们本民族地区的农民画和蜡染是相当熟悉和感兴趣的,其次有部分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农民画和蜡染构图的知识,有助于他们今后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和继承。通过这堂课他们都比较有学习的欲望,学生们学到不少知识,不但知道了什么是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斜线构图,对称、均衡构图等,学习和掌握了这些构图的基本形式和规律。更了解到这些看似简单的画面中竟然有如此的奥妙。不同的构图形式可以表达出画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欣赏一些名画的过程中也就能体会到“构图”的巧妙之处。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只注重于“纸上谈兵”。无论你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手段,或是采取了其他方法丰富了教学活动,加大了信息量,也比不上直观教学带给学生的信息,从而根本上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达到主动研究、探求知识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泥塑》一课时,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诸如材质与肌理之美。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会,这不但更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能够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四、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剪纸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学习剪纸,我没有讲述剪纸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剪纸图案和自己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那生动的造型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每个大组前后四人分为一个小组进行构思、讨论创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剪纸创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是开创了美术电教教学的新局面。特别是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在民族地区录相、幻灯、多媒体等已相继进入了课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逐渐普及。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手段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自然都会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运用多媒体不但可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资料,更可使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如欣赏《秦兵马俑》,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单从课本上的图片难以体现它的恢弘与壮美。于是我把这一节课安排到多媒体上课。首先,播放的是兵马俑一号坑全景,场面壮观,气氛森严,人、车、马的形态简直太丰富了。学生们无不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当看到步兵俑、车马俑、骑兵俑的队列排阵是那么逼真,学生们鼓起掌来。接下去又有各种不同表情、不同姿势不同性格、体态各异的陶俑,令人惊异。一切都在《秦王破阵乐》的美妙音乐中进行。最后,伴随着一段《秦俑魂》舞蹈,把学生带回到现实中来。紧接着我提出一些问题:“兵马俑的魅力何在?”学生们纷纷踊跃举手回答。下课后,我对这次精彩的多媒体课感慨很多,不管是色彩、声音、光影都是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全身的快乐细胞,使每一节课生趣盎然。
六、利用民族地区的乡土材料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剪刀、纸笔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也应运而生,比如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等,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七、举办校园美术作品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我县没有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老师和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高一年级开办泥塑、剪纸等美术作品展览,特色手工农民画、刺绣等展览,在高二年级开办水粉画、素描、速写、设计作品等展览,高三年级开办美术毕业作品展览,在不同时间举行不同的美术作品展览,如“迎新年”美术作品展、“五、四”美术作品展、“七、一”美术作品展、学期期末展等。看到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学生们都美滋滋的。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此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八、开展各式各样的美术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面对种种学习压力下,将这种学习方法带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美术常识学习的变化成竞赛内容;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等;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时刻谨记: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切实提高美术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