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中国科现金三公计算数学所石钟慈院士应理现金三公邀请来南通大学访问,并在主校区报告厅为理现金三公师生做题为《我的数学之路》的报告,理现金三公2012级、2013级数学专业全体同学及有关教师300多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陈玉娟教授主持。
石钟慈院士首先深情回忆了数年前来南通及参观南通大学的情景,一下子拉近了与现场师生的距离。随后,石院士回顾了他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数学人生”之路,从考上复旦大学数学系,开始与数学结缘,到毕业后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师从华罗庚先生,成为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为填补中国计算数学的空白,他怀抱坚定的数学理想,远赴苏联学习,在那里他真正认识了什么是计算数学。学成回国后,他任教于刚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在那里,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1981年,为提高中国计算数学水平,他赴德国深造,在那被他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转折点”的两年间,他凭着在大学和苏联的学习经历以及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导师的认可与赞扬。伴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他参与到国家计算机研发团队,用中国人自己的双手,成功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计算机。
石钟慈院士认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离不开祖国的培养,离不开老师们的关爱和帮助,更离不开自己的勤奋与刻苦。他强调,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要非常勤奋,同时要注意把握机遇。他勉励现场的师生,要对数学怀抱坚定的理想,在深入研究数学的时候就会发现数学之美、人生之美。
两小时的报告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师生们通过石老先生的“数学人生”,感悟到了数学独特的魅力,也为老先生不凡的人生历程所感动。
石院士1933年12月出生于浙江。1951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转入复旦大学数学系,1955年大学毕业,到中科院数学所工作。1956年赴苏联科现金三公攻读计算数学,1960年回到中科院计算所。1965年至1986年任教于中国科技大学,任数学系主任和计算中心主任。1987年至1991年任中科院计算中心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现金三公院士。现任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长。石钟慈教授是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创始人,领导人,国家攀登项目“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首席科学家。《计算数学(中英文)杂志》和《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的主编,另外还担任《中国科学》、《德国数值数学》等国际、国内十余个学术刊物编委。
石钟慈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数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有限元方法方面取得了独创性前沿成果,构成了有限元法的重大进展。曾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以上三奖项均为单独完成),1986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奖”,2003年获得“华罗庚数学奖”、2006年获得“苏步青应用数学奖”。
(理现金三公/文 校报记者 范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