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教研科研意识或者教研科研意识淡漠的教师可能永远只是一个知识的播放器和“教书匠”,而一个有教研科研意识或者一个教研科研意识较强的教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教育专家或教育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组
学生学习要“活”要“化”,教师教学要“活”要“化”,教学宜追求综合效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为高师院校受众面甚广的必修课,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研究能力培养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该门课程在教学范式上呈现出专业化内容、应用化研究、实践化教学的“三化一体”特色。
“专业化内容”,即主要是结合学生相关专业,让课程内容与中小学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课堂及课后实践中、相关作业的完成过程中选择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学生所学教材及参考书目主要体现为“自编教材+学科课程教材+社会生活教材”。
“应用化研究”,即是在相关课程实践中,根据中小学基础教育应用化实践需求,结合学校系院所提供研究课题,让学生选择相关“小课题”、“微课题”等进行项目申报和研究,从而使得学生的研究技能可以得到锤炼。这主要是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师范生结合专业方向或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做真正的研究。
“实践化教学”,即是学生通过开展微讲坛、微论坛、课间自由论坛;以及通过课堂讨论、上台宣讲、课程学习总结汇报等多种形式将自己对“专业化内容”的“应用化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化”改革是有机统一的,即 “三化”目标都统一于学生的整体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专业化内容”让学生联系自己专业课程内容与中小学相关专业学科内容,进而提前熟悉以后从事职业的内容;通过“应用化研究”教学培养师范生在教研科研方面的论文写作能力及教研科研意识;通过“实践化教学”让学生在职前就熟悉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又锻炼其师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