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江西中医药大学迎来56岁华诞,在这个让江中人骄傲和自豪的日子里,一堂生动的“知校、爱校、荣校”课在神曲厅开讲,15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学校77届校友、党委书记刘红宁亲任授课教师。
下午2点30分,随着舞台灯光亮起,师生们跟随着主持人的静默三问,陷入沉思……。身为一名江中人,您对江西中医药大学56年来风雨兼程,蝶变腾飞的历程了解吗?身为一名江中人,您是否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荣,是否以身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为荣?身为一名江中人,您是否能够许诺,无论今后身处何方,都能关注母校的发展,都能尽已所能为母校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非常高兴能在我的母校56周岁生日这天来和大家一起回忆母校所走过的那些艰难也是辉煌的岁月,一起回忆总结我们学校办学经验”,走上讲台,刘红宁动情地说到。
刘红宁从创业期、发展期、跨越期三个阶段全面回顾了学校的创业发展史。
刘红宁指出,从1953年创办江西中医进修学校至1976年,学校经过了撤销、合并、搬迁等种种磨难。这一时期,经过老一辈的领导、教师、干部、职工、学生的辛勤创业,搭建了江西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平台,汇聚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才,为江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红宁强调,以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为始,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复苏,江西中医药大学也恢复了本科教育,进入了发展期,通过狠抓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培养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医药人才,培育了全国500强、行业50强的优秀企业——江中制药,构建了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形成了符合历史条件和学校实际的办学思路,为学校进入21世纪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红宁指出,2001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外延和内涵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快速、平稳、持续的发展进步,实现了校园在全国同行中面积最大、环境最生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全国同行领先;实现了灸疗学科、中药制剂学科、中药炮制学科全国领先;实现了“更名”、“申博”两大战略目标,获评国医大师、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附属医院建设、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质的变化,学校办学不断迈上新台阶,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明显提升。
一张张老照片、一句句心里话、一声声江中情……刘红宁饱满深情地讲述着江中从建校到撤并、从重建到腾飞,到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的故事,师生们无不为母校56年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无不为江中人无私奉献、默默坚守的爱校情感慨万千、感动不已,全场一次又一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今天我们回顾学校的创业史、成长史、发展史,就是要与大家一起进一步认识校情,了解学校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维护好、发展好学校的良好局面”,刘红宁勉励师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创新、自主创新;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抢抓机遇,善谋实干;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始终不渝地维护团结,依靠群众;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战略定力,走江中大特色发展之路。
一个半小时的深情授课,五十六载的岁月悠悠,全场师生为江中人用爱与诚,铸就的“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精神深深感染,激昂顿挫地齐诵起《江中颂》。
一首《江中颂》,一腔江中爱。一代代江中人在这里耕耘奉献,用他们辛勤的身影,为江中铺染了艰苦奋进的底色,在这个属于江中的日子里,刘红宁与师生一起起立,一同唱响校歌《江中行舟》。
“江中,生日快乐!”神曲厅内响彻着师生们为母校送上的最真诚的祝福。通过这堂特殊的校史课,广大师生心灵受到震撼,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江中人,要把心中的感动和敬意化作行动,传承江中精神,延续江中情怀,用知校爱校荣校之心,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智!
刘红宁与师生一起齐唱校歌。
(责任编辑:欧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