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外语系邀请加拿大范莎理工现金三公教授王彦彬就“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一主题为中国青年政治现金三公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王彦彬教授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大家,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会扼杀创造力。创造力可用于高效快捷地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寻找工作。生活、学习中处处需要创新。训练创新性思维的一个方法是,在事物之间建立关联。我们也许并不具有把物品进行从无到有的想象力,但是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一些关联。就像马云,他把互联网与购物相结合,构建了属于他的商业帝国。乔布斯同样说过,他并不是一个创新的人,他仅仅是把一些事物进行组合。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现在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而并不是一个创造大国,主要原因就是创造力的缺失。
教育对创造力是推力还是阻力?王彦彬教授认为,教育对创造力既有提升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限制我们的思维模式。限制创造力的一大因素是惯性思维。在生活中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思维就会僵化。我们需要打破思维定势,用新的方法做事。创新力的缺失同样是一种成长的代价。如鞋子在成人眼中就是鞋子,而在孩子的世界里,鞋子可以变成他们的玩具,可以变成船、车、杯子、房子等。
生活中的经历、经验、习惯、工具、从众心理等一些都会限制我们的创新能力。限制创新的三大障碍是认知障碍、文化障碍、情感障碍。我们习惯了从单一角度看问题,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把一件东西过分具体化等。而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司马光砸缸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思维会被权威限制,我们需要大胆地打破权威,克服心中的恐惧,创新同样很容易实现。
在讲座过程中,王彦彬教授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为我们打开了创新的大门。王彦彬教授说,将来的创新之路还需要大家继续努力。
刘玉洁 高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