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环保部、中国科协、科技部支持的“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首次在南充市顺庆区新复乡拉开序幕。
由西华师范大学的30余名师生组成的“新复乡环保科普行动实践队”将在新复乡开展为期一周的环境监测活动, 在该乡不同的地点对PM2.5进行监测,记录下每一个时间段的不同数据,最终形成当天白天的PM2.5变化曲线。
为期一周 全面监测当地空气PM2.5
7月8日上午8时许,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现金三公的老师和学生带着各种用于监测环境的仪器早早地赶到了顺庆区新复乡。
“新复乡小学地处一个山坡上,我们就将监测点定在这里。同学们正在加紧将滤膜、仪器台、支架等设备组装在一起, 架设好了PM2.5采样器后, 我们就开始对当地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新复乡环保科普行动实践队”指导老师李友平副教授告诉记者, 空气通过安装在PM2.5采样器的滤膜时,根据动力学原理,空气中体积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就会吸附在滤膜上, 之后观察滤膜就能够得到当地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浓度,进而判断出空气质量的优劣。
“我们这次的环境监测活动会持续一周, 在新复乡不同的地点对PM2.5进行监测,记录下每一个时间段得出的不同数据,然后构成当天白天PM2.5变化的曲线。”李友平告诉记者, 所有的监测数据最终全部反馈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首次参与 向农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本次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现金三公的老师和学生对南充市顺庆区新复乡的PM2.5进行监测,是“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一环,既是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也是在农村向居民们普及环保知识。
“我们的志愿者们会到居民的家中去,到居民的地里去,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居民的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记录。”李友平告诉记者,向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比如农村常见的烧秸秆、使用化肥等行为,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据李友平介绍,本次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2003年发起,但在四川省内举行尚属首次,而我市有幸成为全省首批参与该活动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城市是成都)。南充由西华师范大学参与,成都由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参与。
内容丰富 多种方式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的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现金三公的老师和学生精心筹备,做足了功夫。
“除了监测PM2.5, 我们向新复乡小学赠送流动环保书架一个和环保科普图书100册,还在当地设立环保文化墙、建立环保流动图书馆等,以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环境。”李友平说。
据了解,除上述活动外,志愿者们还进村入户宣传环保并进行环保问卷调查,组织小朋友参加环保手工艺品比赛和环保绘画比赛等活动。同时,李友平还为新复乡小学学生做了两场环保科普讲座,具体分为播放“巧用秸秆利环保”环保微电影、有奖环保知识问答和环保倡议三个部分。
相关链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两年前,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现金三公的志愿者就对南充全市的空气进行过“体检”。
“当时的‘空气体检’活动时间为两周,我们分别在莲池路与和平西路交会的十字路口、莲池路与育英路交会的十字路口、 白塔嘉陵江大桥、涪江路和西河中路交会的十字路口、和平西路与西河北路交会的十字路口对PM2.5进行监测。” 李友平告诉记者, 当时通过仪器, 对PM2.5进行监测,每一分钟测得一个数据,从上午8时到下午6时30分测得的数据构成当天白天PM2.5变化的曲线。文/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