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是美好的开始,这是一场充满温情的远行。2015年的盛夏,集美大学学子踏上漫漫实践之旅,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村学校等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他们用爱挥洒光和热,照亮孩子们的天空……
搭建书屋,凝聚爱心助成长
青春下乡,践行担当。作为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国家重点实践队之一,教师教育现金三公“雏青筑梦”实践队奔赴江西吉安遂川县帮助于田中心小学完成学校书屋的搭建工作。从早上八点半奋战到凌晨一点多,书屋的搭建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经过17个小时的努力,1700多本满载爱心的图书被整齐地摆在书架上,从此,于田中心小学全校师生500多人有了自己的图书室。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书,家里唯一的课外书就只有老师要求买的作文书。”一位腼腆的小男生对实践队的队员们这样说道,不禁让人觉得心酸。这里的孩子从小因缺少书籍而阅读受限,在图书分类的时候,一群孩子围着满桌子崭新的书籍惊喜地笑着。队员们更加笃定,这美好的一切值得付出,这一本本书饱含着温暖关爱,也向孩子们传递了青春的朝气与正能量。
关爱之行还在路上,一系列的素质拓展和教育帮扶也将陆续展开,来自教师教育现金三公的队员陈素兰说:“我们的带队老师林嘉老师一直说,能做的就尽量多做点,一点点付出在孩子眼里也是很大的幸福。这一程,没有苦与艰难,唯有爱与前行,这是我们实践队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克服一路上的艰难险阻,给千里之外的孩子点燃起生活的希望,帮助孩子们筑起现实与梦想的桥梁。”
亲情陪护,关爱之路永不止
南靖和溪是个美丽的山中小镇,信息工程现金三公“爱‘再’延续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连续7年来到这里,为山区的留守儿童带去温暖。这是一场爱心的接力,7年来不曾中断。
在一个云雾缭绕的早晨,实践队一行人出发前往一个叫心艳的小女孩的家开展 “亲情陪护”。心艳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今年四年级,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她与妹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房子是在文革时期建的,砖瓦斑驳,破旧的墙上挂着心艳全家的合照。心艳指着墙壁上的照片给队员们看,说:“这个是爸爸,这个是妈妈,这个是妹妹……”从心艳的澄澈的目光中,队员们读懂了她对身在远方的父母的思念,还有对家的渴望与向往。 来自信息工程现金三公的实践队队长翁天发在入户关爱后深有感触的说道:“成长中的孩子是需要关爱的,而留守儿童更需要大家亲身去关注疼惜。心艳仅是中国留守儿童中的一个,在当今中国,外来工子女与留守儿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或被遗忘,或被忽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未来的道路艰辛又漫长,但我们始终相信,每个人即可以是温暖孩子心灵的热情之火,亦可以是照亮孩子希望的点点星光,绵薄之力终将汇聚成强大的力量。”
义务支教 汇聚温情成暖流
“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这是来自南靖三中孩子们的歌声,稚嫩的童声与队员们高昂的热情在空中交织回响。7月,海外教育现金三公“扬帆梦起”实践队前往漳州南靖地区义务支教,与孩子们一起度过这个不平凡的夏天。
对于实践队队员们来说,最幸福地就是能够站在讲台上为孩子们传递知识与温暖。队员们精心策划的课程与活动,互动性强,内容丰富有趣,在帮助孩子们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叩响孩子们的心门,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断地引导他们。
临近离别的那个晚上,这群孩子一个个拿着他们用纸折好的爱心,送到每一个扬帆梦起实践队队员的手中,上面有他们的名字,有他们想说的话,有他们的不舍和离开后的思念。“老师,我们会想你的……”孩子们一个个扑进实践队队员们的怀里,重复着离别的话,反倒是让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先红了眼……
来自海外教育现金三公的苏冬妮说:“感恩,惜福,这一场盛夏里的相遇是我们共同的温暖。离别并不意味着结束,我们会一直关注这群孩子的成长,关爱之行还在继续,我们和孩子们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这个暑期,集大学子担爱于心,扛责任于肩,他们捐献物资,助力支教,亲身到大山深处探访,他们行走在中国大地上,为孩子们架起一道彩虹。那些欢笑,那些歌声,那些实践里的感动与美好终将化成温暖的光,融进这盛夏,融进这大山,融进集大学子和孩子们的心中……
(文:刘佳苗 翁冰冰 洪妍妮/编辑:陈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