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三公线上平台(2025已更新) 四川农业大学:全员参与 形成扶贫强大合力_高校之窗|现金三公

现金三公

?
大学库管理系统

四川农业大学:全员参与 形成扶贫强大合力

现金三公

对学校的许多专家学者来说,三天端午假期注定一如平常的忙碌。6月8日,小长假前夕,临下班放假还有不到半小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敏接到了副校长杨文钰打来的电话,问询正在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达川那边适合种植和养殖的品种确定下来没有?确定的负责专家具体是哪位老师?品种要明确当地最适宜的一两样,要精不要多……”

在川农大,科技扶贫早已成为了上至校领导下至普通师生共同的关注和行动,全校上下整合多方资源,以满腔热情和前所未有的力度,构建起整体联动、全员参与、颇有特色与成效的扶贫新格局。

领导班子:营造氛围 以上率下

从1983年与大邑县签订了校县共建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协议算起,校地合作走科技扶贫的路上已坚持了33个年头。

转眼2016到了,这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四川脱贫攻坚的第一年。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战,想方设法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提供条件,更好地调动校内广大师生参与扶贫的积极性。除了进行全校动员,出台引导性政策,将教师扶贫工作纳入社会服务计算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定要素予以肯定外,学校还制定了《2015-2020科技扶贫工作方案》,针对全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的具体问题,明确不同的脱贫致富之路;还决定每年单列扶贫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扶贫新技术、新品种和对解决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问题的研发;在新的《教师工作业绩评分标准》中单列扶贫业绩分,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支持。另外从2015年开始,学校还在科技厅支持下积极组织科技扶贫专项课题的申报,去年首批约有十余项课题获准立项,今年此项工作正紧张开展。

不仅如此,党委书记、土壤专家邓良基教授挂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在不同市、州、县(区)打头阵,带头积极参与到科技扶贫具体工作中。

邓良基的大量时间是在贫困村的田间度过。为汶川县厘清科技扶贫的思路,为武胜县开出了致富“秘方”——引进新品种,升级枣子产业,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做讲座、率队调研、参与发展规划讨论……除了汶川,还有巴州、平昌、邻水、雷波、泸定等数十个贫困区县留下了他的脚印。为更好推进扶贫见实效,有的地方他更是多次前往。

“作为农业高校,四川农大责无旁贷,必须主动作为,把教学科研与扶贫相结合,积极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最大可能满足扶贫工作需要,校长郑有良教授在扶贫工作制度架构上付出了大量心血。

党委副书记庄天慧教授带领“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团队”与四川省移民扶贫局共同编制完成了《四川省“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作为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她还率中心同事和省社科院、西南民族大学等专家组成第三方评估专家组,一起承担了评估全省精准扶贫成效的任务。此外她还率队深入秦巴山区的南充市仪陇县、巴中市恩阳区的五个乡镇、八个村,走访六十余户贫困家庭,实地了解群众的脱贫需求。

副校长朱庆教授率专家团队扶助广元市、平昌县发展土鸡产业;推进学校与广元市、蓬安县的校地合作在种植业、养殖业等多方面扎实开展;带队赴宜宾市筠连县、甘孜州乡城县考察调研。

副校长陈代文教授率专家赴学校对口扶贫区广安市前锋区,问诊把脉各乡镇与企业在发展产业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与瓶颈。

副校长杨文钰教授率专家组到旺苍县高阳镇关山村,提出在当地构建玉豆草畜果循环产业致富模式,一一走访贫困户,“对症下药”进行帮扶。

……

校领导班子以切实行动努力推动着扶贫工作开展,正如党委书记邓良基所说:“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校内单位:发挥优势 协同服务

雷波县马湖乡大杉坪村原是从几十公里外搬迁来的彝族移民村,村民绝大多数是“无文化、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的农民,人均耕地仅0.7亩,主要收入来自种植和牛羊养殖。在组织农学、动物科学相关专家两次实地走访考察的基础上,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根据山区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推荐优良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帮助该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帮助村民应用“玉-豆-草-羊”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吉洒他尔、马书体、吉作哈呷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今年1月,利用申请到的学校扶贫专项经费,农发院向他们每家赠送刚刚研制成功的第五代全新装配式标准化羊圈两间、优质南江黄羊种羊8只。送羊同时还送技术,针对羊圈的使用、肉羊养殖技术、玉米大豆间作技术、秸秆处理与饲喂技术等进行一对一培训,并鼓励他们,用勤劳和科学战胜贫困。

不到半年,三家人都各添了好几只小羊。大杉坪村第一书记陈立兵说:“有了这些羊子,脱贫就有了厚实的基础。”其中马书体家更是脱贫在望,他家已发展起有羊30多只的羊群,收入增加还让他在村莼菜合作社中有了股份。目前,在四川农业大学技术成果支持下,有数十户村民组建起了南江黄羊养殖合作社,预计两年后进入丰产期,覆盖的农户预期户均增收5000元。

对于四川农业大学重点扶贫县(区)之一广安市前锋区,帮扶更是不遗余力。在前期已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农发院组织了两支专家团队,分别由副校长杨文钰、陈代文带队前往,围绕当地种植和养殖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奔赴多个乡镇的田间地头、企业园区、专业合作社与乡镇负责人、企业业主和农户深入交流,进行具体指导。

在学校帮扶联系村前锋区代市镇会龙村,原来有近1/5的贫困人口,是省定贫困村。学校专家团队帮助该村确定了水果发展的品种、购买地点、种植方式等,并给出新村建设、林下种养业以及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农发院牵头协调下,结合村里实际,建筑与城乡规划现金三公专家担起全村改厨改厕的任务,园艺现金三公专家帮着村里发展小水果产业,动科等现金三公专家帮着发展林下养殖业,旅游现金三公专家负责帮助该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会龙村的变化是巨大的,目前全村56户贫困户均已摆脱贫困,实现整村脱贫。

大杉坪村、会龙村只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发院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成立以来,农发院通过构建起公益性农村科技和管理综合服务体系等四大体系,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教与人才优势,组织专家团队先后已在全省88个贫困县(区)示范推广新品种20多个、新技术100多项、新成果50余项,在专家与农民、科技与生产之间架起桥梁,为贫困山乡送去治贫良方。

除了农发院,校内其他一些单位也纷纷行动,各展所长。

扶贫先扶智。去年11月,远程与继续教育现金三公组织了对400余名来自雅安200个贫困村支书的培训,集中学习“在扶贫攻坚阶段对产业发展的思考”、“扶贫项目典型案例与经验总结”等多个专题知识,并实地参观学习生态农庄建设、休闲旅游打造等内容。同时该院还牵头承担了四川农业大学重点扶贫县(区)雷波县、广安前锋区的人才培训。据统计,依托设在学校的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现金三公积极为贫困地区培训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近5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00多期,培训近5万人次,覆盖88个贫困县。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牵头为前锋区扶贫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各教学科研单位也发挥学科优势,为扶贫做了大量工作。下设在四川农业大学的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理论研究,在扶贫规划编制、扶贫机构职能转型与干部队伍建设、残疾人精准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提交的两份政策建议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马铃薯研究中心针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凉山马铃薯的优质高产关键技术,进行了长期攻关,新品种亩产增产近1倍,直接促进了农户收入翻番。

科技专家:深入一线 献智出力

从1999年至今,根据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不断选派科技人员到广安、雅安等地贫困县(区)挂职,为地方注入人才资源,尽力带动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同时,学校在全省各市(州)、县(市、区)选派了现代畜牧业、粮油产业、特色果蔬产业、林竹业等行业的省、市(区、县)级科技特派员近200名,为地方送去科技人才、技术与成果,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园艺现金三公汪志辉教授长期致力于黄果柑育种和栽培管理的研究,在近十年的校县合作中,汪志辉往返石棉50余次,行程25000余公里。2011年他挂职该县副县长,对当地黄果柑产业布局、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指导,成功推动将黄果柑打造为国家地理标志,不仅进入省城超市并远销俄罗斯,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

2010年,四川农业大学与宝兴县开始县:献,同时成立了中药材专家大院。田孟良作为首席专家,挂职宝兴县副县长两年。两年间,他帮助当地明确川牛膝、重楼等

现金三公

?

高考实用信息

?
现金三公线上平台(2025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