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幸运,越磨练越成长。”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正是文伟铭砥砺自我、不断前行的源动力。
文伟铭,这个来自湘西的瑶族男孩,现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1501班。在2017-2018学年,他以专业课加权平均分95.44分位列专业第一,获得了学习一等奖学金。同时他又积极参加各种科研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科技创新、精神文明、文体活动、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五类单项奖学金。
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为文伟铭带来了荣誉与掌声,但是对文伟铭来说,最珍贵的并不是成功,而是这些成功背后的故事。
成功无轻易,苦尽得甘来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文伟铭并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因为有转专业的想法,他十分重视自己的每一科成绩。但是大一还没结束,文伟铭便发现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乐趣,他说:“进入公管这个领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公管的一个领域,你很容易在这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就这样,他带着对专业的兴趣与热爱,带着想要深入学习的愿望,一直坚持不懈努力着。
文伟铭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大二之后,他每天六点起床,利用课前时间学习专业课知识,以便把白天完整的时间用来进行科研工作。而没有课的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在导师办公室,跟随导师的指导,攻克一个个科研项目。大三这一学年他所在团队有两篇论文被国家级核心期刊CSSCI收录,两篇论文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此外,他还参加了第三届PPP学术高峰论坛,也在清华大学主办的案例分析大赛中探讨过大气污染治理的路径。
没有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坚定的信念,不懈的钻研,超强的自我管理,曾经无数的付出才换回今朝的收获。
既要楚天阔,亦要大江流
文伟铭对自己的专业有极大的热爱,他希望日后能在高校或者研究所工作,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在自己热爱的专业上发光发热,用所得的知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专业学习,文伟铭还积极参加各种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他曾担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级队长,也曾在校团委留下自己的身影。他还曾前往湘西大山深处支教,参与的志愿活动累计时长超过200个小时。
在学习和其他工作的平衡上,文伟铭也有自己的规划。他说,在自己大二学业最忙碌同时学生工作最多的时候,为了保证每天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他常常给自己划分时间段,每天晚上九点之前是学习时间,九点之后开始处理各种学生工作事务,有时候常常忙到十一二点。合理的时间分配,让他在每天留出固定时间进行学习的同时亦能做到不积压工作,尽量圆满高效地完成每一件事。
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文伟铭游刃有余地处理着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压力化动力,努力筑实力
大学三年,文伟铭也并非一帆风顺。越追求优秀,压力也就越大,在成长过程中,文伟铭也经历过不够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阶段。
大三的时候,他要求自己基本每一科都要保持在95分以上,不能出现太大失误。准备保研时期,选择院校、面试准备……一件件事情让文伟铭喘不过气来,他只能不断逼迫着自己,努力将这些压力消化。
文伟铭很喜欢看电影,在自己迷茫的时候,他常常会主动寻找一些精神食粮。“大二的时候,《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个电影我看了四遍。”电影里的故事给了他恒心与毅力,那些青春励志的故事激励着他,让他在迷茫期也不迷失,不懒惰,不放弃。
凭借自己的努力,文伟铭最终走出了迷茫期。“那时候我告诉自己,忘却那些迷惘,静下心来,硬逼着自己不停地看书。”正是这段迷茫期的充电,令他充实了自己,也提高了实力。
回想大学三年,文伟铭说最想感谢的便是自己的导师和辅导员,因为正是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令他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他还想感谢自己的父母和同学们。父母的支持,给予了他勇敢飞翔的坚实后盾,而同学的陪伴与鼓励也给予了他无与伦比的温暖。
乐观积极是文伟铭对自己的评价。他说,没有困难是过不去的,一切都是人生中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