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历
曾庆瑞,1937年9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6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留校师从袁家骅教授攻读汉语方言史和汉语方言学史,历时四年,按当时制度攻读副博士学位,后因国家未实行学位制度而未获得相关学位。1965年7月开始,到北京广播现金三公任教至今,高校教龄42年。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现金三公教授。期间,担任系行政管理工作15年,又任现金三公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8年,还兼任学校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博士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因工作突出,还被学校授予“中国传媒大学突出贡献教授”。
1993年前,教学与科研主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出版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下,与赵遐秋合著)、《中国现代120家小说札记》(上、下,与赵遐秋合著)、《鲁迅评传》、《新编徐志摩年谱》、《徐志摩与陆小曼》(与赵遐秋合著)、《竹林小说论》,还主编或合作主编了几套书,写了一些文章。1993年后,教学与科研主攻电视剧历史与理论,出版有《电视剧原理 第1卷·本质论》、《我的电视剧观》、《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2辑、《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3辑,即出《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论》、《电视剧艺术研究方法论纲》、《电视剧原理 第2卷·文本论》、《电视剧原理 第3卷·创作论》、《电视剧原理 第4卷·接受论》、《电视剧原理 第5卷·发展论》。在此期间,还有《文学“台独”面面观》(与赵遐秋合著)出版,有多篇批判文学“台独”文章发表。
二、名师心得
教师是人类文明社会最崇高的一种职业。这崇高,表现在,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来传承人类知识,塑造人的精神和品格,培育社会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所需要的人才。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没有光明的社会。我为我此生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且醉心于这个职业,执著于这个职业,为这个职业奉献了42年的美好时光而无怨无悔,而无比自豪,而庆幸和光荣。如果人的生命可以重来,我将毫不犹豫地再选择教师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光荣,还是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了尽职尽责,教师要以励精图治的精神,丝毫也不可懈怠的努力,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学术理想、人格理想和知识储备。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不断地雕塑自己的灵魂。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要以学生为本,热爱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挚友,也做学生的畏友,要为人师表。学生学会了怎样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怎样做一个有知识、有本领又能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人,是一个教师最大的成就,最大的快乐。
教师一定要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为自己的一种职业道德。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把“质疑”作为好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身体力行,贯彻执行。
三、名师寄语
我希望我的学生,无论专科、本科、硕士还是博士生,在汲取前人积累的知识的时候,都要有可贵的学术理想主义和“质疑”的胆识与魄力;在奉献自己的知识的时候,无论是建大功立大业的名人还是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出奉献的普通劳动者,都要恪守一个信条:自己的一切作为都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自己的人生,则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论事业还是人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都要坚定不移地“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