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搞科研,收获都在科研外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建设厅获悉,我国有望在未来5年内实现城乡建筑不再使用黏土砖。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明令禁止使用黏土砖,20年过去了,却禁而不止,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现实?专家告诉记者,过去之所以禁而不止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黏土砖替代品,现在这一替代品已经找到,而找到这一替代品的,是一所县级职教中心与一家建材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研究中心。
杜超锁,邢台南宫市人,在建筑企业摸爬滚打干了4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产生了许多想法,盖楼不用砖,如何保证墙体又结实又保温就是他思考了很久的问题。他成立了南宫市德亨建材有限公司,试制了聚苯泡沫墙体砌块,但这些砌块到底行不行,需要试验,需要理论支撑分析,这些事他根本做不了,于是,他开始与南宫市职教中心合作,共同成立新型建材研究中心。如今,他们研制的TKBM填充墙框架保温块已被科技部、商务部、国家质监总局、环保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已在山东烟台、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推广试用,专家预计很快会在全国特别是北方省份推广。
日前,邢台市民用建筑、民居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已在南宫职教中心成立。在不久的未来,杜超锁的建材公司会获得丰厚的利润已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那么,南宫市职教中心会得到什么呢?
南宫市职教中心已在建筑专业开设了“聚苯泡沫墙体技术”课程。校长付兵说:“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建筑行业必将需要大量掌握该项技术的人才,到时候,我们就是唯一能培养该项技术人才的学校,我们的毕业生必将成为最抢手的人才!”目前,该项成果带来的效果已初步显现,今年该校毕业的300多名建筑专业毕业生早已被企业抢空。
尽管企业和学:献鞲憧蒲、开发新产品的目的不同,但科研成果的取得对于企业和学校的意义都十分重要,因此,校企之间在这一点上“做的是一个相同的梦!”
变与企业合作为与行业合作
“在清河毛纺这个行业中,不是我们要找企业合作,而是企业要找我们合作。”邢台市清河县职教中心校长冯铁锐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瞄准的合作对象不是某一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
清河是一个经济特色非常鲜明的县,曾被中国纺织总会命名为“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纺织名城”。2010年,该县已有羊绒纺纱、织布、针织企业236家,年产羊绒纱7000吨、布200万米、成衣1300万套(件)。全县37万人中,有15万人从事着与羊绒纺织相关的产业,全县人均年收入7000元,其中有60%来自羊绒产业。
鲜明的县域经济特色成就了清河县职教中心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纺织工程专业成为拳头专业。业内人士都知道,职教中心不只是人才培养中心,还是技术中心、科研中心、发展咨询中心。多年来,整个行业形成了一个共识:没有经过职教中心培养培训的算不上真正的技术人才,所有常见的技术问题在这里都能解决。这样一个共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企业有的,学校全有,企业还没有的,我们也有,学生在企业能学到的,在学校全能学到,在企业学不到的,在学校也能学到,这里是学校又是工厂,学生是学生又是工人。”冯铁锐说。
这是该校纺织专业一个专用教室:中间是教学用的课桌凳、电脑,一边是黑板,四周是各种织机。冯铁锐介绍,在这里,从上世纪的技术到未来5到10年企业将使用的技术,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这里浓缩了清河乃至中国羊绒纺织20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学校的纺织检测仪器室:有织物强力机、汗渍色牢度仪、单纱强力机、智能纤维测量仪等60多台机器,整整占满了3个教室。冯铁锐告诉记者,这里的检验设备是目前全县甚至全市、全省最全的,学生在校期间对这些检验都要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些检验,学生对织物的质量要求自然就烂熟于心,这是单纯在工厂车间实习所不能实现的。
这是学校的实训车间:这里机器轰鸣,目前清河县236家纺织企业正在运转的所有机型,也都在这里运转着,这里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里还与全县上百家企业有来料加工、产品研发设计等业务。这里既是车间又是教室。
目前,河北三利集团、河北东高集团、河北宏业集团等著名的针织企业都与该校有密切合作,该校的毕业生年年被企业抢空。在清河,哪家企业如果不与职教中心合作,长期下去就会跟不上整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