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起始阶段,比如我校的初一学生,因为他们在小学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下过来的。一开始为让学生掌握学情,理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学案是必要的,是适合的,是有价值的。但作为教师心中一定知道,这只是过渡、是磨合、是准备、是储备、是提交的案例。随着学生的熟悉,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让学生比较师生间导学案的优劣,让其快速发展。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辅助,绝不是教学中的必备。否则,只是教师教的一种稍微的进步,没有改变老师主持课堂的本质。这样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潜能挖掘、性格健全是没益处的。
没有导学案,学生会编写导学案,或根本不用导学案。学生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逐渐形成自我的素质与能力。就像前面所论,当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渴望、一种欲望、一种强烈的心愿,那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我们不应该长期把导学案,即“宝典”列为让学生遵循的有形的魔法。学习没有金玉良言,学习没有制胜法宝,学习没有可套用的秘方绝学。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是一种感觉,学习是一种心灵的激动、感动、打动,学习是一种进入其中,其情也动,其意也切,其感也深,其悟也道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强加,而是一种让学习者进入过程,心领神会,让自己的心理更加舒畅,心态更加平实,心灵更加感动。以学习为快乐,以学习为充实,以学习为幸福。只有如此,学习才会是一种愉悦,而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
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一种标志。当学生愿学习、乐学习,会学习时,那么就意味着真正的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从心理上讲导学案是让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是课堂上的过程、经历,是学习的路线图。由于课改的深入,学生从学习走向了一种追求,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神情的愉乐。那么不论是投入上还是感受上,都无可类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因为学生渴望;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的追求吧,因为他们命运所依;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快乐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提升我们的国民素养。
从学生的心理、心态、心灵去研究我们的教学吧,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健康,让祖国更强盛,让民族更伟大,让未来更美好!我们期待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还我们的学生一种自由、快乐、幸福的状态。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