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长请到学校,这是一把双刃剑。”王燕洁说,这对老师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激励,家长并不是来听一节课,他们会整体地感受一个班的班容班貌,这些不是作假能做出来的。另外,家长走进学校以后也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对老师也多了一分理解。
何育萍说,家长了解学:蠡峤懈永硇缘乃伎己团卸。她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经常跟北京市中小学校长打交道,所以,她有机会把孩子送进最著名的学校,她也跟很多家长一样纠结过,担心孩子在普通学校无法获得最好的教育,“但是,跟不同学校接触过之后,我发现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也有很好的理念,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实施着这些理念。”经过理性的思考后,何育萍把孩子送到了单位附近的学校。
“因为了解,所以信任。家长了解学:缶突岣13肿爬硇缘木嗬,让学校安心做好教育。”何育萍说。
现在不少学校都成立了家委会,希望能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教育学者、复旦大学博士付小平说,现在不少学校并没用好这个平台,没有给家委会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使得一些家委会成了家长共同为班级作贡献的组织。
据了解,现在王燕洁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家委会的作用,学校所在集团有集团级别的家委会,学校也有家委会,各年级、各班也都成立了家委会,每一级家委会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月对工作进行研讨,然后跟老师一起参与对学生的教育。
媒体要更多地传递正能量
家校矛盾的彻底解决还有赖于媒体的力量。“一些媒体经常夸大学:图页ぶ涞拿。”一位中学校长说。这位校长介绍,一次学校搞活动请工人给挂横幅,结果一个人不小心摔伤了,马上有媒体记者赶到学校,到处打听是不是出现了学生自杀事件,当听说是工人不小心摔着了,记者们不一会儿就都散了。“一些媒体对我们教育并不宽容,不能总是盯着负面事件,也要更多传递些正能量。”
北京一中校长汤朝晖也认为,现在不少学校都在努力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学:图页ぶ涞拿懿⒚挥腥嗣窍胂蟮哪敲丛。对于教育,整个社会都有着过于强烈的焦虑,正是这种焦虑使得教育中的各方都很紧张,一根绷紧的绳子哪怕遇到很小的力量都会迸发出强烈的反作用力。
文章开头的那位家长在打油诗最后这样写道:
“小学生教育,会有大不同。老师很辛苦,关键在父母。习惯要养成,快乐不能丢。孩子会懂事,心态要放松。”
当家长、学:驼錾缁岫寄芷骄驳囟源⒆拥某沙な,家校矛盾也许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