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提问要有开放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设置的问题,不要一味的用 “是”或“否”,“能”或“不能”,“合理”或“不合理”来回答,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开放性的提问,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才能回答。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逐渐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提问要有密度性。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是要注意提问的密度。一堂课下来不能全是问题,提问要疏密结合,符合课堂的教学节奏,更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速度和认识水平,给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
八、提问要有时机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一定要把握住时机。时机得当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时机不当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在一堂课中,最好的提问时机有三个。第一,导入时的设疑提问,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第二,课堂中间的提问,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盛的时候展开提问;或者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另一个教学内容开始,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提问;或者当教师讲课时间超过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时,应用提问的方式重新吸引注意力,以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第三,课堂小结节时的提问,既可以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内容。
九、提问要有时间性。
课堂时间有限,每次提问都要精心设计。第一,每次提问时间不宜过长,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应该加以提示。第二,不能漫无目的的提问,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层层设问,起到引导的作用。第三,给学生回答问题留有思考的时间,以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十、提问要有多样性。
教师要灵活掌握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单调地提问,要难易结合,层层递进,有记忆,有理解,有思考,利用各种提问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精心的设计课堂提问才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回答,主动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去,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有效的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