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高中英语第四模块第二单元的语法是“情态动词”的用法。很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认为情态动词的讲解是枯燥、无聊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授课前老师整理好学案,罗列出各个情态动词的主要用途,每种用法再配以一两个例句加以理解和巩固。上课 时 老师和学生就对照学案共同学习。老师照本宣科,滔滔不绝,讲的口干舌燥、筋疲力。赐醯每菰,部分学生甚至会思维跟不上,迷惑不解,如坠云烟。鉴于以往上课的经验和体会,课前我就在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又有趣的将“情态动词”这块难啃的骨头啃下来呢?下面,我跟大家来分享我的做法:
课前,我先在黑板上写上了这样一段话
“As a student, we must(1) obey the school rules. We mustn’t(2) cheat in the exams, but some must(3) do the opposite. As a result, they were punished. I think they must(4) be suffering now.”
“上文中出现四个must。他们的用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他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唧唧咋咋的发表意见了。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广泛参与,这节课开了个好头。(1)(2)两种用法以前学过,所以我点名让两名英语底子比较薄的学生回答。(3)表“偏偏,非得”(4)表猜测是新用法,我就给学生时间,同桌两人互相讨论,同时要求他们各造一个句子,用实例来解释他们对这个用法的理解。其中一个同学用“偏偏”的意思造了这样一个句子“I tried to persuade her to stop eating too much, but she mustn’t listen.”他的造句立即遭到了很多同学的反对,甚至有个别同学笑起来。我面带微笑对该学生说道:“我很开心,你牢固的掌握了persuade的用法,在我们快要遗忘这个重要单词的时候,谢谢你帮我们把它捡了回来。”然后,我借机帮住学生们一起温习了persuade怎么用。学生像小和尚念经一样,用“几重奏的合声”把persuade的用法讲解了一下。接下来,我话锋一转,“可是这句中的must确实用的不妥。为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帮我解释一下?”马上就有学生热情的“伸出了援手”。就这样,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了must的几种常见用法。在此基础上,我又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自学了学案上must的相关内容,然后命令他们收起学案,将用法复述一遍。如此一来,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因为参与了记忆也比较深刻。接着我又用类似的方法讲解了其他的情态动词,选用的例子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学校“五项常规”、醉酒驾车、战争与和平等。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效果不错,在做配套的相关练习时,很多题目学生都能自己有理有据的分析,比预计的训练结果要好的多。
情态动词的教学过程使我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导入要“有心”
教学内容要巧妙设计,灵活安排。备课时,要对授课内容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以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来“动之以情”,集中注意力开始;然后进入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来“晓之以理”,恰当的举例以渲染气氛;最后以生动而高度地概括总结使之“回味无穷”,自始至终吸引学生思维跟着教师的讲解内容。内容设计时,对哪些要在课堂重点讲授,哪些应让学生讨论的,哪些应是学生自己看的,很清楚的分开,对那些重点必须归纳成要点依内容整齐、条理清楚地板书出来加以强调。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在钻研教材、熟悉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要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这是讲好课的关键。
二、提问“不偏心”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偏爱一些学生,冷落另一些学生,甚至会对一些暂差生比较反感。这样的心理往往会给学生的成长和自身的教育带来不良影响。爱才之心,人皆有之。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这种希望又大多寄托在优秀成绩学生身上,从这一点来说是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只能促使少数学生提高,却扼杀了多数学生的发展。这是万万要不得的。问题提出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让学生举手,然后随机叫几名学生回答,好、中、差学生兼顾,逐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对学生不能偏心,应做到:不论贫富,不论成绩,要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位学生。
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豁达、宽容、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