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在追求。
以阅读激发研究热情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专业阅读,教师从专业阅读中获得的思想认识、方法策略一旦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无疑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教师的教育智慧。当然,这个过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激发引导和必要的机制保障。
推荐精品书目,开展针对性阅读。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而市场书籍繁杂,良莠不齐,因此,组织专业人员推荐书、组织教师开展相关读书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师阅读针对性的有效方式。具体而言,建议各学校:
以读促教,强化实践转化能力。读书是手段,目的是提高执教能力。引导教师将阅读中产生的思想、观点、方法运用于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教育实践、课例分析、撰写教育叙事随笔等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理性审视自身的工作,诊断问题,剖析现象,提出解决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的机制保障。教师通过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从自发阅读到专业阅读,从专业阅读到专业思考是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需要思想的引领、观念的启发、方法的培训,需要创设有利于教师阅读发展的良好环境,更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比如将阅读活动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形成读书奖励机制、先进评选机制等,真正使校园成为师生读书的地方,使阅读成为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课题引导专题性研究
首先,一线教师通过申报课题的方式,将现实问题提升为研究性课题,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同伴的合作下,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开展综述分析,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确定,制定出具体并符合科学规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这样的过程,无疑能将学习、思考、实践、行为、总结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课题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日常教育活动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工作方式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