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就应该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起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使学生的潜质和思想闪光点得到彰显和发挥。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
探究
让学生将自己在自解过程中发现的疑点和个体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与争鸣、互相点评、相互辩论等形式,合作学习来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于他人的智慧,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答疑解惑,加深理解,拓展思路,不失为一种捷径。学生们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思想交流,可以培养起相互支持、配合、互动的协作精神,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水平,建立相互的信任感,更能集思广益,借助他人智慧,博采众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第五步: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纠偏
通过学生板书、解答教材阅读中问题、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就某一问题展开争论、辩论,彼此质疑,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创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进行适时的点评和引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偏差。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引导。
此环节是教学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学习任务。课堂说到底是学生的学堂,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决定了课堂的实效性。同时,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角色也不能弱化,充当好导演的角色,娴熟地驾驭好课堂活动环节和内容,是评判教师职业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尺度。只有师生良性的和高效的互动,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课堂。
第六步:精讲精练,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以典型题例和情境设疑或古诗词、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的辨析等形式,引出重点、难点问题,以递进式或连环套式的问题设置,层层剖析,使学生明确概念、观点、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并能灵活运用到对于实际、具体问题的解析和处理上。通过典型题例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的束缚,能适度地拓展思路。
精讲、突破重点、难点,是一节课的关键和高潮。如何巧妙地突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具体依据所教对象的思维特点、原有基础、班级状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出一套或多套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1)认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的;(2)如何搜集、寻找、利用学习资源;(3)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4)营造学习的积极心理氛围;(5)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6)发掘自己的潜能……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观。因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突破并精确掌握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又培养起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正在积极思考与探索、孜孜求解的现实问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并无固定的套路和模式,面对不同年级、不同知识基础、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如何组织实施教学,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和兴趣,既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求,又能使教学的成效卓著,实现教学与德育的总体目标双赢,这对教师来讲,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敏锐地捕捉教改的前沿动态,适时地创新教学方式,才不至于落伍,才能在教改的浪潮中站稳脚跟,闯出一条新路。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又挖掘不尽的艺术。上述的政治课课堂教学“六步法”,只是结合自身长期教学实践,感悟、归结出的初浅尝试,仍需不断完善和修正。在实际的具体教学中必须进行合理优化和整合,不可盲目套用。此教学流程若能对各位同仁的教学有些许的启发和借鉴,乃颇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