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学期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感觉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一、新教材的特点
内容安排上,新教材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彼此的影响为前提,精简传统内容,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渗透和介绍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特别重视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强调应用,联系实际,新教材中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实际例子讲述抽象内容,介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新教材注意了在如何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叙述方式和例、习题的选编设计方面,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新教材考虑到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
二、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要求
其一,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二,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其三,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三、教与学的转变与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因此,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实践”和“反思”五方面人手。
(一)创设目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看新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往往会碰到学生失去自学方向、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因此要善于创设目标问题情境,设置的问题应新颖且富有挑战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1) 设置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产生自学教材的欲望。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怎样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容易明白怎么判,但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态阅读教材,再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实验、画图,通过不同的函数图象观察思考归纳出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2) 可以要学生尝试解例题。新教材中给学生留有大量的自由发展空间。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授课前的预习设问了一个环保问题(分小组讨论研究):水土流失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最突出的问题。全国9100万亩的耕地需要退耕还林,其中西部地区占70%,00年国家确定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为515万亩,以后每年比上年增加12%,问从00年起,到哪一年西部地区基本解决退耕还林问题?
参照目标,学生可能会提问题,以便获得有关信息,也可能通过自己做实验或其它探究活动来获取更多的事实资料。当学生对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而某些知识的缺乏又严重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时,学生就会去探索所确定的学习要点了。它能使认识与思维同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提高。
(3)让学生阅读教材 ,写出读书笔记。通过阅读,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写一些学习心得与老师、同学交流,内容可以是听课和作业的心得,数学定理、公式的联想,也可以是一题多解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