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法学会(CSIL)和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AAIL)联合主办的"2018国际法论坛",于2018年7月6日至7日在香港举行,这是两者合作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法论坛。本届论坛以"连通畅行:保环境、营正商、解纠纷"(Sustainable Connectivity: Go Green Deal Clean Talk Peace)为主题,集中探讨近年来企业在跨国跨区营商时,经常遇到的国际法问题。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中联办副主任陈冬、国际法院副院长薛捍勤、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家纯、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主席梁定邦,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法律专家和学者200余人出席论坛。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黄进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中国国际法学会对各位嘉宾、专家学者、与会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香港社会各界对论坛的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黄进指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在过去40年,中国是现行国际法的学习者、追随者、适应者,也是遵守者、践行者、受益者,更是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得益于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得益于学习和掌握国际法,践行和建设国际法治。中国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为国际法的创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国际法学会也十分愿意作为桥梁和纽带,把世界国际法同仁与中国国际法学界联系在一起。黄进指出,今年的论坛以"联通畅行:保环境、营正商、解纠纷"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法律与环境问题、公司营运合规问题和争议解决问题,可谓"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他相信,在与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论坛一定会取得成功。
林郑月娥在致辞中表示,香港连续24年获评为最自由经济体,在去年公布的全球廉洁指数排行榜中,香港亦位列第13名。良好的廉洁环境和法律及仲裁制度使得香港在发展国际商贸上具有较大优势。她强调,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采取发展绿色金融、增加国际调解仲裁人才、利用科技发展线上调解平台等措施,推动香港成为区域仲裁中心,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法律服务及增加营商机会。
谢锋在致辞中指出,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离不开法治保障,"保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促进国内发展和开展对外合作的理念;"营正商"是良性经贸合作的"康庄大道",中国正积极支持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深化国际司法执法合作,致力共同建设廉洁的"一带一路";"解纠纷"则是公平、公正营商环境的必要保障。谢锋强调,香港特区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地区,香港司法制度健全,是最受欢迎的国际仲裁地区之一,相信未来香港将在促进跨境投资,建立国际法治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