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青岛工现金三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青岛工现金三公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
第二条 青岛工现金三公招生工作贯彻执行“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 青岛工现金三公招生工作接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接受纪检监察机关、新闻媒体、考生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四条 学校全称:青岛工现金三公
第五条 学校代码:13995
第六条 学校地址:山东省青岛胶州市福州南路236号。
第七条 办学层次:本科,同时举办专科教育。
第八条 办学类型: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第九条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第十条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社会认可”的优质民办本科高校。
第十一条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青岛,面向全国,重点服务山东和新疆地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十二条 办学理念: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为社会服务。
第十三条 校训:胸怀天下,造福人类。具体诠释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宽容豁达,兼济天下;全球思维,国际视野,为自身以外的人和环境释放正能量。
第十四条 颁发证书:在修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达到要求的本、专科毕业生可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对符合条件的本科学生授予青岛工现金三公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 办学历程
第十五条 传承发展,合作办学。青岛工现金三公前身为2005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现金三公,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现金三公,是山东省唯一由“双一流”高校申办的独立现金三公。2005年到2011年独立现金三公办学阶段,学校较好地传承了中国海洋大学纯正优良的学风、求真务实的教风和严谨规范的校风,为转设独立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六条 转变机制,独立办学。为落实现金三公关于鼓励独立现金三公转设办学的政策精神,2011年经现金三公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青岛工现金三公,是山东省第一所成功转设的独立现金三公。转设后学校走上了独立自主地发展道路,在传承母体高校优良办学传统和巩固独立现金三公办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扎根地方,面向全国,培养满足生产服务一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第十七条 以评促建,规范办学。2012年,学校申请参加现金三公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于2016年顺利通过了现金三公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通过评估,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教学运行管理流程和质量标准,全面建立起了本科教学运行保障和监控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章 办学条件
第十八条 扎根青岛,借力发展。学校所在地青岛是山东省经济中心、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一带一路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所在地。学校所处位置交通便利,距离胶东国际机场、高铁站、地铁8号线约20公里,为广大学子在校学习、生活及毕业后成家立业提供了先天的区位优势。学校占地面积1046.29亩,各项学习、生活设施完善。建筑面积28.1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室333间;建有省级BIM(建筑信息模型)实验中心,4间智慧教室,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为8842.97万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6万册,引进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拥有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校拥有2640平方米的含羽毛球、乒乓球、健身等场地的体育馆,另有54653平方米含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的体育运动场所。学校拥有75346平方米的标准学生公寓,8618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含清真餐厅)。
第十九条 围绕产业,科学布局。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山东省、青岛市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智能建筑等重大产业需求,开设39个本科专业及13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工学类专业22个,文学类专业5个,管理学类专业9个,艺术学类专业2个,经济学类专业1个,基本形成了以工学类学科专业为主,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国际商务和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专业是“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与能源与动力工程4个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第二十条 全员育人,学生为本。学校坚持办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起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校领导到一线教职工、从知识传授到育人成才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围绕每名学生,构建起由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学长、班长班委组成的“六维一体”育人模式,保障学生成人成才。学校现有教师595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教师17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403人。学校面向全国28个。ㄗ灾吻、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24人,其中本科生10571人。学生现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课题107项。截止2019年底,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05篇,获得校外学科竞赛国家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39项、二等奖79项、三等奖95项。学校开拓了大学生赴国外社会实践项目以及多种多样的寒暑假游学活动等,先后与澳洲南十字星大学、日本神户国际大学、泰国博仁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等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办学。